志愿者登录
还没有帐号
(帐号使用“用户名/邮箱/手机/编号”登录)
帐号:
密码:
验证码:
 
     

港、澳、台地区志愿服务事业概况

     

在香港,志愿服务人员普遍被称为"义工"。香港的志愿服务源于在港外国教会的救济活动。1968年,香港社会服务联会成立了志愿者服务咨询委员会及下属的志愿者服务部。1970年,在社会福利署的资助下成立了专门负责发展志愿工作的独立性机构--义务工作协会。19817月,义务工作协会正式更名为"义务工作发展局"。经过20多年的发展,香港的志愿服务工作得到了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广泛的响应,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市民占香港总人口的20%,大约在100万人。香港义工服务的内容与项目主要是针对老年人、伤残人士和问题青少年。主要包括:探访--包括住院探访和家庭探访,对象主要为年老或缺乏关怀的病人,以及没人照顾的高龄老人或儿童;劳动--任何涉及运用体力的义务工作都属于这类活动。其服务对象包括志愿福利机构,需要援手的社区(如在安置区协助改善环境)和协助家居清洁及维修等工作;结伴为友--服务对象的性别、年龄和身份并无规定。义工或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与成长中的儿童或青少年接触,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其身心获得适当的辅导和发展;或以亲人或朋友的身份关怀老年人和伤残者,协助他们投入社会,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

在台湾,志愿者被叫作"志工"。台湾地区的志愿服务萌芽于上个世纪80年代,启动于上世纪90年代初,后由政府出台"广结志工拓展社会福利--祥和计划"2001台湾立法院通过《志愿服务法》,对志愿服务的主管机关、使用单位以及志工本身均有明确的责任要求。为因应不断扩展的社会需求,台湾志愿服务涉及的范畴已由原来局限于许愿、互助、做善事、修好德等,逐渐拓展服务领域,用台湾志愿者的话,是"其大无外" 北京奥运会期间,共有91名台湾同胞被录用为赛事志愿者。

澳门于1986718日成立了"澳门义务工作协会",后改称"澳门义务工作者协会"。创会至今,会员人数不断增加,1994年设立了"青年义工组",于2002年改组为"青年部",另设"义工组",推动市民大众加入义工行列。专门发展青年义务工作。澳门回归祖国后,加强了与内地的联系,北京奥运会期间,共有95名澳门青年经过层层选拔,成为奥运会的场馆志愿者。


转发
0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