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登录
还没有帐号
(帐号使用“用户名/邮箱/手机/编号”登录)
帐号:
密码:
验证码:
 
     

驱散人情"恶俗"还须劲吹两股新风

                                                                            
   2015年春节前夕,中宣部机关党委专门印发《关于在春期间继续开展“深入群众 感受基层”调研活动的通知》。回乡探亲的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并主动参加调研,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体验基层和群众生活,撰写了一批调研体会文章。3月19日,中国文明网刊发了中宣部理论局谢祥题为《莫让风俗变“恶俗”》的文章,讲述了他回湖北荆州老家过年的见闻和感触,对家乡变了味的“人情风”进行剖析并提出了破除陋习、移风易俗的建议,读来颇受启发。(3月19日中国文明网)
  

  所谓人情,就是指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生存关系。人存于社会,不可能是孤立的个体,你来我往才能构成社会,就会存在维系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纽带——人情关系。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如何进步,人情关系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始终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究的就是崇德向善、情深意重。人与人之间之所以形成了礼尚往来、赶情搭礼这些习俗,其本意原是为了加强联络、增进感情。正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就是说的这个道理。记得小时候在农村,赶情搭礼的名目并不多,只有诸如周岁、结婚、嫁女、做寿等几种情形,目的也非常单纯,而且送礼的礼品也大多是诸如布料、衣服、床单、开水瓶、脸盆等之类的生活用品,只是略表心意即可。
  

  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赶情搭礼这一原本非常纯朴的民风习俗逐渐变了味,成了一些人用以敛财的借口,成了许多人都难以承受的“人情债”。什么满月、百天、周岁、十岁、结婚、出嫁、考学、当兵、做寿、奔丧、做房子等等,可谓是名目种类繁多,五花八门。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甚至有人家里的母猪下崽也要请客收礼。不仅仅如此,连赶情搭礼的礼品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由原来的“礼品”变成了现在的“礼金”,而且送钱的数额也是水涨船高。从最开始的10元、20元、50元、100元,到现在的至少200元、300元,更有甚者出手就是500元、1000元。不少人因人情而累、因人情而怨、因人情而苦不堪言、因人情而返贫。 
 

  人情“恶俗”不仅害人害己,败坏了民风和社会风气,而且败坏了党风和政风,影响了国泰民安。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驱散人情“恶俗”,必须劲吹“两股”文明新风。
  

  首先要劲吹政治文明新风。党风正,则民风淳。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狠抓作风建设,全党上下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工作作风焕然一新。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尽管中央和各地方对党员干部的各种违纪违规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但仍有少数地方的党员干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我行我素,违纪违规参与包括“请客送礼”等各种明令禁止的活动。为此,我们要在全党上下持续劲吹政治文明新风,狠抓作风建设,狠刹各种违纪违规的“赶情之风”,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引领社会新风尚。  

  其次要劲吹精神文明新风。现在,全国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富裕起来的农村不仅要物质文明,而且更应该抓好精神文明。因此,我们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农村劲吹精神文明新风。要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积极开展破除陈规陋习和移风易俗活动,把群众反映强烈的人情“恶俗”纳入文明村镇建设的主要考核内容;要积极引导村民自觉抵制相互攀比的赶情歪风邪气,追求高尚纯洁的人情交往,真正使“赶情搭礼”这一习俗回归本真。  

  驱散人情“恶俗”,还须劲吹“两股”新风。我们相信: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人人争做移风易俗和抵制人情“恶俗”的示范者和参与者,人情歪风邪气定然烟消云散、灰飞烟灭,文明新风必然扑面而来。(特约评论员 徐友才)
 

转发
0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