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
7月27日,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召开,湘阴在会上作典型发言,向全省推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湘阴经验”。省委书记杜家毫强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要牢牢把握正确方向,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为重点,因势利导、精准施策、久久为功,更好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创造农民高品质生活。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出席并讲话。省市领导乌兰、胡衡华、谢建辉、向力力、叶红专、隋忠诚、陈文浩、戴道晋、彭国甫、刘和生、李爱武分别出席会议或参加考察活动。
近年来,湘阴县聚焦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从小处着手,向实处着力,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金龙镇燎原乡风、紫花湿地特色与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相得益彰,在走向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五美”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上,湘阴为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探明了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7月26日,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部分参会人员走进金龙镇燎原村、洋沙湖街道紫花村,在县委书记余良勇、县长李镇江和县委副书记彭方建的陪同和讲解下,进行实地考察。
湘阴县坚持把农村“空心房”整治作为重要抓手,按照“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绿则绿”的原则,探索建立“空心房整治+N”模式,统筹推动农村水、电、路、网“四通”和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四化”提质工程,着力提升乡村“颜值”。目前,全县共拆除农村“空心房”9988栋,腾退闲置宅基地151.36万平方米;改造高标准农田2.5万亩,打造村民集中建房点32个,修缮质量较好“空心房”改建“五保之家”7处,创建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2个,推进农村垃圾科学处理,全面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六项工程看燎原
一个垃圾污水遍地、残破土房多的旧村,如何绚丽蝶变?地处湘阴城郊,先天资源禀赋并不突出的燎原村,通过党建引领、规划先行等后天努力,成了小桥流水人家、村容村貌新风,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空心房”不见了,绿色回来了。残破的旧房无人居住,影响村容村貌不说,浪费了土地资源实在可惜。按照“宜耕则耕、宜绿则绿、宜建则建”原则,燎原村大力推进农村“空心房”整治工程,整治“空心房”43栋,改造房屋庭院126栋,建成小广场4个,栽种苗木13000多株。
垃圾不见了,洁净占上风。按照“有序收集、分类处置”原则,推进垃圾处理工程。村里每户配备“可回收、不可回收、有毒有害”3个垃圾桶。镇村组三级联动,有了村级保洁员,配了乡镇垃圾收集转运车48辆,建成了乡镇垃圾中转站。
污水达标排,土法也实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用三格池、四格池沉淀,再进入人工湿地既简单实用,又节省成本。燎原村建成长15米、宽10米的污水集中处理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先经收集管进入三格池、四格池无害化处理,再进入人工湿地净化达标排放农田,燎原村创新的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好评满满。
此外,燎原村推进风貌改造工程、“厕所革命”工程也引得考察人员连连称赞。全村的山塘水系、农户庭院、公共区域、村组道路全部绿化美化,提升了村容村貌。改厨、改厕、改浴、改水、改栏全面完成,村民幸福指数更高了。
目前,村里抢抓康养产业发展风口机遇期,还推进了产业振兴工程。以金龙山水康养谷项目启动为契机,先后引进了凯佳生态、百树山等项目,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
紫花深处湿地情
麋鹿是湿地的主人,从长沙出发,到湘阴县洋沙湖看麋鹿最近!没错,这里有10来头从北京引进, 已经安居的成年麋鹿。
让麋鹿来洋沙湖紫花村定居皆大欢喜。位于洋沙湖畔的紫花村以湿地为特色,因地制宜建设具有湿地特色的美丽乡村,又呈现了一幅“蒹葭苍苍”的优美画卷。
村里首先将常年受水患困扰的1400余人搬到高地集中居住,建设配套完整的生活区,彻底改变了过去住房分散、环境脏乱、设施滞后、水涝不断的落后面貌。
紫花村还积极争取退耕还湿项目,大力实施低洼农田综合利用工程,流转土地和鱼池1100余亩,修建外排机埠、整治沟渠堰塘、拆除拥堵障碍,广泛种植菖蒲、萱草、荷花等水生植物。目前,村里集保护植物多样性、科普教育、景观体验、文化展示于一体。
让住在画里的农民就地增收,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紫花村以产业发展促农民增收致富。通过引进洋沙湖现代农业公司,流转贫瘠缺肥、地势不平地产农田300余亩,建成集农业科普教育、水产健康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和农事体验、种植培训于一体的农业生态园。紫花村与生态园签订劳务派遣协议,优先安排村民务工,累计增加农民收入6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