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乡县深柳镇政府联合常德市微善风慈善基金会安乡县志愿服务队,在会长刘均衡、秘书长成方清老师的带领下,组织志愿者团队完成对55名特困励志学子的全覆盖入户走访。此次行动以“智能初审+实地复核+全链规划”模式,构建起“筛查—审核—资助—陪伴”的闭环帮扶体系,目前已进入二审阶段,后续资助规划同步清晰推进。
智能初审:成方清老师牵头完成高效筛查
在前期筹备阶段,微善风安乡志愿服务队秘书长成方清老师携团队依托智能工具“豆包”,对深柳镇报送的94名学生展开初审。通过3天电话抽审及系统分析,精准筛选出55名学生进入二审(实地考察)。截至5月5日,55户家庭实地走访已全部完成,走访小组正结合豆包记录的影像资料与访谈数据,形成包含家庭困境指数、学生励志表现等维度的二审报告,近期将提交至常德市微善风慈善基金会安乡县志愿服务队完成复核。
实地走访:刘均衡会长率队展开“白加黑”攻坚
走访期间,会长刘均衡亲自带队,协同副会长陈光辉、义工部长罗长虹等骨干力量,每日走访超15户家庭。在某偏远村落,走访小组驱车半小时抵达学生家中,发现其父亲因工伤瘫痪,母亲靠务农支撑全家,成方清老师通过豆包实时调取初审记录,现场补充医疗证明与收入凭证;对一名成绩优异但因经济压力萌生辍学念头的学生,陪同的妇联干部当即启动“心理干预绿色通道”,通过豆包智能问卷完成初步评估并制定疏导方案。义工部长罗长虹全程跟拍,用300余张照片记录下志愿者与学生交流的暖心瞬间,其中一张学生在走访记录单上写下的“我想考上大学”便签,成为团队日夜攻坚的动力缩影。
三审公示与资助规划:公示期间同步启动结对资助
根据流程,二审通过的55名学生资料将于5月上旬提交至常德市微善风慈善基金会秘书处进行三审,重点核查信息真实性与资助优先级。按照常德市微善风慈善基金会的资助要求,三审通过者名单将通过基金会官方微信、微博发布并公示,公示期间同步启动“一对一”结对资助计划,接受社会监督的同时开放爱心人士申请通道。公示无异议后,资助流程将正式生效,具体资助规划如下:
- 资助标准:每位小学生获1200元/年资助款,初中生1500元/年,高中生2000元/年,连续资助3年;
- 筹款预期:若最终40名学生通过三审(以初中生为例),预计可筹集助学款40人×1500元/年×3年=18万元,款项将专项用于学生学习资料、生活补助等支出;
- 陪伴机制:资助人可通过豆包系统定期查看学生成绩报告、成长手账,部分志愿者将以“成长导师”身份提供每月1次课业辅导及季度心理关怀。
“从94人到55人,再到未来的40人,每一次筛选都是为了让有限的资源精准触达最需要的孩子。”刘均衡会长表示。
数智化闭环:让爱心在数据链中温暖传递
此次行动首次实现“工具赋能全流程”:豆包系统不仅承担初审记录、走访归档任务,更成为连接资助人与受助学生的情感纽带——从电话初审时豆包记录的“我想当老师”,到走访时学生书桌上的师范院校招生简章,这些细节都将通过数据链传递给资助人,让三年陪伴不再是单向的资金支持,而是跨越山海的梦想共振。
随着三审公示临近,这场凝聚着智能工具、志愿者汗水与社会期待的爱心接力,正朝着“让每个困境学子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