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虎人防志愿服务队分批赶赴河北,转移被困群众700多人。
“热烈欢迎飞虎人防志愿服务队凯旋!”8月6日上午10时,浏阳西高速收费站出口。驰援河北涿州归来的飞虎人防志愿服务队的救援车辆驶出收费站,在众人的掌声和欢呼声中,19名队员依次和家人、队友拥抱。
据了解,飞虎人防志愿服务队分两个批次赶赴1600公里外的河北,在4天的救援过程中转战涿州、涞水等地,转移被困群众700多人。
与此同时,浏阳市东方红志愿救援协会的36名队员也携带装备,于8月4日开赴河北灾区,展开新一轮的救援。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谢禹实习生周旺
星夜驰援
紧急转移受灾群众700多名
“灾区的人民需要我们。”8月2日,飞虎人防志愿服务队第一梯队12人紧急集结从浏阳出发。大队长刘佑林介绍,第一梯队携带一艘橡皮艇、一艘冲锋舟,还配备了无人机、救生设备等装备。
当晚11时许,队员们赶到涿州。顾不上休整,就与当地政府部门对接,接受救灾任务。
“灾区的情况比较严重,水、电、通讯都已中断。”飞虎人防志愿服务队党支部书记王永玉介绍,按照当地政府部门的部署,他和队员们被分配到涿州市码头镇张村紧急转移受灾群众。
“张村是个大村,临近河流,受灾情况非常严重。”王永玉介绍,许多地方的洪水已经超过了一米深,他和队员们驾驶橡皮艇、冲锋舟一户户将被困的居民转移至安全地带。8月4日,王永玉得知不远处的一户人家有个产妇,“孩子刚刚出生几天,孩子父亲还在外地,家里只有产妇、婴儿和老人,一家人亟需转移。”
王永玉和队员立即赶到这户人家。由于产妇比较虚弱,队员胡志小心翼翼地背起产妇蹚过齐膝深的洪水,登上冲锋舟。女队员李凤则把婴儿安全抱上了船。
“把他们母子转移出去,我们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王永玉介绍,粗略统计,队员们在张村转移受灾群众就有700多人。
8月4日晚,完成码头镇的救灾任务后,飞虎人防志愿服务队准备离开,转战涞水。得知队员们要走,当地群众纷纷赶来送行,“很多人都哭了,他们热情邀请我们在灾后再到涿州做客。”8月5日,队员们与第二梯队的7名队员在涞水汇合,配合当地的武警和政府工作人员帮忙运送救灾物资,“连日来,队员们几乎都是不眠不休,只想着多送一点物资、多救一些被困的群众。”
悬空30多米
救起被困桥下的14名群众和13头奶牛
8月4日,浏阳的另一支救援队伍——浏阳市东方红志愿救援协会(前身为浏阳市公益救援队,下称救援队)集结36名队员,携7辆车、5艘橡皮艇赶赴涿州。
8月5日上午,队员们到达涿州。下午5时,接到保定市定兴县高架桥下有群众被困的消息,救援队组织15名队员、3台吊车前往施救。
“当地通讯中断,很多道路被冲毁,导航显示40多分钟的路程,我们花了近两个小时才赶到现场。”救援队队长朱庆国说,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终于找到了被困群众。14名被困群众均是当地的奶牛养殖户。当时他们正在桥下转移奶牛,不料水涨得太快,连人带牛都被困在桥下。
夜间能见度低,加上高架桥距离地面有30多米,给救援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水位随时可能继续上涨,危及被困群众的生命安全。情况紧急,救援人员来不及安装吊篮,仅凭借吊绳迅速下降到桥下。
“帮助受困的群众套好吊绳,然后逐一转移到桥上。”朱庆国说,悬吊在30多米的高空,他和队员们心里难免发怵,但为了救人,大家都豁出去了。
在将受困群众安全转移到桥上后,朱庆国和队友们又将13头奶牛成功转移上桥,帮助养殖户减少损失。
结束当天的救援,已是凌晨3点多,救援队员拖着疲惫的身躯匆匆入睡,第二天一大早又投入到紧张的救援中。
“当地一个产后护理中心的老板得知我们到来,立即把两层的店铺腾出来,让我们驻扎和休息。”朱庆国说,在灾区救援期间,条件比较艰苦,队员们大部分时间都是泡在浑浊的洪水中。但许多当地群众和志愿者纷纷伸出援手,为队员们提供饮用水和盒饭。
“灾情无情人有情,大家的心都是在一起的,这让我们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朱庆国介绍,8月5日已经从定兴县转战高碑店市,目前队伍分为两个组,接续在当地政府的调度下,搜救、转移被困群众。
记者手记
雨过天晴,有一道来自浏阳的光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危难时刻,浏阳的救援力量再次第一时间奔赴灾区。记者采访救援队的过程中,大多时候救援人员的电话都处于“无法接听”中。灾区断水断电,大部分地区通讯也中断了。
好不容易拨通了电话,电话里救援人员疲惫的语气着实让人心疼。大部分时候,他们都是在短暂的休整间隙,简短地将前方情况传达回来。
高碑店市、定兴县、码头镇……在距离浏阳一千多公里的陌生地界,浏阳的救援力量星夜驰援。他们转移受灾群众、转运救灾物资、挽回受灾群众的财产,不仅为深受洪水之苦的人民群众带来温暖、希望和力量,也再次展现了浏阳救援力量的初心和使命。
这并不是浏阳救援力量的第一次出征。2021年,郑州洪灾突发,浏阳救援队伍千里驰援;2023年,土耳其地震突发,浏阳救援人员将浏阳志愿服务之光传递到世界的另一端……
志愿星火,汇聚成光。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早已根植在这片土壤,仅公益救援队伍,浏阳目前就已发展到12支,人数超过1800人。
感动和爱是双向奔赴的。在采访中,救援人员多次提及,在救援过程中,当地群众和百姓给予的礼遇也让他们感动。得知救援人员没有住的地方,当地的商户腾出门店供队员驻扎;得知救援人员来自湖南,热心群众特意送来米饭,还邀请当地厨师做了几道湘菜;得知救援人员要转战他地,群众和志愿者含泪作别,邀请救援人员灾后再聚。
感动和爱也是会传递的。从河北到浏阳,一千多公里的地理阻隔并不是阻碍。万千浏阳人以各种各样的形式,驰援灾区,关注灾情,翘首以待救援队伍平安归来。
80岁的浏阳老人王建生,特意撰写了一副对联:水患京畿地,举国驰援,一片真情施大爱;灾惊浏阳人,挺身抢险,满腔热血献丹心。
灾情无情人有情,待雨过天晴,天空必定有彩虹。而那其中,有浏阳救援力量的一道光。
来源:浏阳日报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
湖南省志愿服务网
微信公众号
在线客服
微信沟通
扫描二维码关注
湖南省志愿服务网
微信沟通社群
新手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