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雁城大地播下文明的种子。4年时间里,充满希望、活力、正能量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全覆盖,通过“她”,理论宣讲送到田间地头,文明新风吹遍村村寨寨,志愿服务活跃大街小巷……
近年来,衡阳市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聚民心”的战略工程,高点谋划、高位推进、高效保障,实行“四级书记”带头抓、各级各领域重点抓,推动人民群众从“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
推进“五有标准”,紧扣“五大平台”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骑着小摩托,带上讲课U盘,接连赶赴南岳镇岳东社区、烧田村,为那里的党员们上党史课……”
回忆起这段忙碌且难忘的经历,来自南岳区委党史研究室的“衡阳群众”志愿者陈瑶光深有感触,“去年,南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夜校开设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班,送课到全区部分村社区,一度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热搜,社会反响非常强烈。”
2022年世界读书日“奋进新征程·阅读再出发”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图片来源:衡阳日报
南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夜校项目是南岳区打造的“群众点单、‘衡阳群众’讲师团接单、中心派单”文明实践特色模式。由南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邀请具备专业技能和特长的“衡阳群众”讲师团用夜校的形式开展专题授课,内容涵盖党的政策理论、党史学习教育、法治法规宣传、红色文化宣讲、专业技能提升、兴趣爱好培训、传统文化礼仪等各个方面。2021年以来,创新开设了“祝融讲堂”“绿色讲堂”“南岳大讲堂”等子品牌,受益群众达到45000余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在基层走深走实。
近年来,衡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坚持“五有标准”推进。全市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的“五有标准”,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细化为50条具体标准,形成了“一体布局、四级共建、层级管理”组织体系,打造了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中心(所、站)。
冶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大手拉小手”垃圾分类校园推广文明实践活动。图片来源:衡阳日报
同时,衡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紧扣“五大平台”定位,制定出台《衡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衡阳市全面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市直和驻衡单位挂点联系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紧扣打造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身体育服务平台的定位,在市级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在县级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乡镇(街道)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村(社区)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一级带一级、层层建阵地,做到四级全覆盖。
用活社会力量,激活网上网下 “活”用资源打开文明实践“新方式”
“假期回到家乡,能为留守的孩子们做一些事,我感觉特别幸福!”作为“雁回衡阳”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岣嵝乡神皇村分队的成员,杨巧返回家乡第一时间就报名参加了乡里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去年暑假,杨巧和其他志愿者们就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解决了假期家长管护难问题。
据悉,“雁回衡阳”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衡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特色精品服务活动之一。志愿者主要为返乡大学生,每年寒暑假,他们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培训后,根据自身特长和留守儿童需求开展系列志愿服务。该项目成立了36支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队,注册大学生“衡阳群众”志愿者1546名,先后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1.1万余次,惠及3.4万名留守儿童。
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衡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坚持因地制宜、优化配置、融合发展、共建共享的理念,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整合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邹晴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宣讲志愿服务活动。图片来源:衡阳日报
——用活社会力量。在队伍建设上,积极整合“衡阳群众”“道德模范”“五老人员”“致富带头人”“农村新乡贤”等群体,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在阵地拓展上,积极向当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小区等延伸,使其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有效补充。
——盘活现有资源。充分整合组织、文化、民政等部门资源,采取“一室多用”“一站多能”方式,打通“乡镇文化站”“广播村村响”“村活动中心”“农家书屋”“远程教育室”等阵地,提高各种资源的使用率、利用率、开放率,使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做到了既快又省、既省又有、既有又优。全市现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地)3527个,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阵地全覆盖。
——激活网上网下。坚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县级融媒体中心融通贯通,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互联网+”模式,以1个“衡阳群众”APP为牵引,12个县(市)区融媒体中心为支撑,N个“文明实践云平台”为补充,着力打通网上网下,实现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线上询单点单、线下制单接单,做到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抗疫期间,只要群众在线上下了单,马上就有“衡阳群众”志愿者接单,及时上门提供体温测量、买菜送药、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
释放志愿热情,打造特色品牌 阵地建到哪,志愿者队伍就延伸到哪
6月29日晚,雁峰区天嘉翰廷小区里,一支身穿蓝色马甲的志愿者正在巡逻。这支志愿者队伍由小区党员、群众组成,每天早晚义务在小区及周边巡逻,守护居民安全。
“我们天天都能看到穿着红、蓝、橙、绿、粉等多种颜色马甲的志愿者,在小区和周边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每当看到‘五色花’,我们也就安心、放心多了。”刚下晚班回家的居民陈婷说。
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今年,雁峰区指导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出社区治理“五色花”党群共建“理想嘉”志愿服务,探索试点以红色党建引领的蓝色治理、橙色文明、绿色守护、粉色公益“五色花”治理模式,打造由党员业主带头,群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给居民带来了满满的安全感。
衡阳市坚持把志愿服务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要活动方式,着力打造“衡阳群众”志愿服务工作品牌,被中央文明网作为地方特色品牌进行专题推介。
“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到哪里,‘衡阳群众’志愿者队伍就延伸到哪里”从来就不是一句口号。放眼雁城大地,市有总队、县有大队、乡有分队、村有小队的四级“衡阳群众”志愿者网络向社区延伸、向农村拓展、向群众覆盖,实现队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目前,全市注册“衡阳群众”志愿者144.2万余人、注册志愿者服务团队4994余个,涌现出“备战青年志愿者协会”“小红人”“网络志愿者协会”等一批优秀志愿者团队,打造了一支接地气、暖民心、永不走的志愿服务队伍。
“让志愿者既有面子、又得到实惠。”衡阳市制定完善“衡阳群众”志愿者“积分星级认证管理” “网格化管理”等制度,引导群众自觉参与文明实践活动。
如,每年评选表彰优秀“衡阳群众”志愿者,并优先推荐其参评各级道德模范和好人、参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邀请列席市县两会等,让志愿者在精神上有“成就感”;推出星级志愿者本人及其子女享受相应就医、就业、旅游、出行等优惠政策,让志愿者在物质上有“获得感”;统一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让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有“安全感”。
2022年衡阳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暨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示范活动。图片来源:衡阳日报
同时,衡阳市积极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创新开展“沁润式微宣讲”志愿服务,开展“幸福花开·新思想天天润衡州”主题微宣讲活动2630余场,用“大白话”讲清“大道理”,受众达110余万人次;创新推出“菜单式微心愿”志愿服务,去年以来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微心愿”7300余个,筹集爱心物资、资金达5000余万元;倾情组织“定制式种文化”志愿服务,文艺志愿者深入村镇开展文艺培训,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帮助基层组建各种文艺小队1320个,让人们记住乡愁。
坚持常态长效,亮出“花式”活动 群众成“主角”,奏响文明实践“大合唱”
近日,“常宁版画周末艺术课堂”在常宁版画基地研讨中心(常宁大剧院)正式开班。课堂上,常宁工业版画研究院副秘书长陈诗荣从典型的案例入手,在互动中解读,在解读中让大家“爱上”版画。
据悉,常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版画基地通过免费开放,组织开展“周末大课堂”,以志愿服务活动,传承常宁文化基因,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带动版画事业发展。
4年时间来,衡阳市坚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着眼三个“紧”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让文明意识深入人心。
衡阳市“我们的节日·端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图片来源:衡阳日报
紧跟时代,推动活动多样化。聚焦宣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推广党的方针政策、弘扬传承改革时代精神、倡导倡树文明新风,组织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天通过“广播村村响”播放一段“金句”,每周组织一次小规模的村级文化活动,每月开展一次文明实践评议活动,每季度策划开展一次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每年评选表彰一批“文明村镇”“文明好家庭”“良好家风家训”“好邻居、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天天有、常常办、时时新。
衡阳市未成年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主题教育文明实践活动。图片来源:衡阳日报
紧扣实际,推动活动特色化。按照“一县一品牌、一乡一特色、一村一亮点”狠抓活动示范,提升活动影响力。全市广泛开展“艺术童伴”留守儿童关爱工程,通过市直学校、文明单位等与乡村学校少年宫“一对一”帮扶,实施新时代“新的希望工程”。石鼓区聚焦群众需求,探索出“志在石鼓”新时代文明实践模式,推动文明实践落地见效;耒阳市积极发动骨干群众、人民群众力量,创新推出“湾村明白人”治理模式,以文明实践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衡南县以“屋场恳谈会”推动理论在一线武装;祁东县在农村学校设立“留守儿童合唱团”,将音乐的种子、快乐的种子、梦想的种子播撒进孩子们心中,多次被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宣传推介。
紧贴群众,推动活动精准化。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菜单式、精准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农村侧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关爱留守儿童等内容,以家常话、地方话开展文明实践;在社区侧重养老医疗、邻里互助等内容,回应群众关切,帮助解疑释惑;在校园侧重主流价值、传统文化等内容,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企业侧重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内容,融入企业发展开展文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