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中顽强生长,大山孩子苦盼爱心
红网城步站8月3日讯(记者肖丁勤)贫苦孤儿、寒门学子、留守儿童,这些悲情的字眼真实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这些在苦难中顽强生长的孩子,让人见而可怜,怜而生痛。7月25日,城步爱心义工协会在开展助学走访时,真实记录了这些孩子的生存现状,同时希望社会爱心人士关注到他们,让在同一片蓝天下的他们更好地成长。
没父母的孩子像根草 “一个男人得了重度精神分裂症,扬言要用刀杀死自己的儿子,用大岩石砸死自己的老母亲。”这不是电影里的虚构情节,而是城步义工在开展助学走访时听到的真实一幕。6年多来,这个家庭一直处在这种高度恐惧的环境之中。当天,城步义工在该县丹口镇石灰村见到了这位白发苍苍的奶奶和年仅11岁的孙儿李自政。 相依为命的祖孙俩居住在那种80年代湘西南农村很普遍的砖木房子里,门前空坪长满了荒草。“房子是老伴1987年修的,其实也就是个空架子,大门只有门框没有装门,反正家里没啥值钱的,装不装门都一样。”64岁的奶奶陈喜娥说。而今,房子老了,老伴也于5年前去世,儿子疯了6年了,只剩下孙子李自政与奶奶生活在老屋中。 “儿子李德锋失踪5个多月了,不知在什么地方。以前经常在山里过夜,现在那些地方也找不到他了”,奶奶说。李德锋原本也有一段幸福时光。高中毕业后往广东打工,结识了长沙望城的妻子,次年生下儿子李自政。无奈家境太窘,妻子在小自政1岁时离家出走,杳无音信。李德锋思妻心切,致精神错乱,由于从未治疗,使得病情愈发严重,经常六亲不认,摔碗打人已是家常便饭,祖孙两人少不了担惊受怕。 奶奶每个月100元低保是祖孙俩全部收入来源。由于没钱,家里很少称肉,经常是菜园里出什么菜就吃什么菜。为弥补家用,奶奶不顾年老体弱,一个人种了3亩田,还拌蛮地在外帮别人背竹子、抬木头,在村里企业种香菌,只为那每天几十元的微薄收入。“小自政太懂事了,放学回来做完作业后就帮着做家务,煮饭洗碗扫地麻利得很,屋前的豆角也是他种的哩。”奶奶说起这个孙子满是疼爱。由于过早历经家庭艰辛,小自政从小性格孤僻、心里敏感、寡言少语。七月骄阳似火,可谁又能去除小自政心头那片浓厚的阴霾呢?
一个人的“一家之主” “这个山伢子(陈云山)太可怜了!他的父亲7年来从没有看望过他,26岁的亲姐姐也不认这个亲弟弟。他现在跟着他舅舅舅母在一起生活。”城步义工来到丹口镇龙寨村,村支书一见到我们就大倒这孩子的苦水。在该村公路边一座木屋里,我们见到了山伢子的舅舅舅母和这个被称为“野孩子”的陈云山,听到了一段令人震慨的人间悲情。 陈云山,2008年12月出生于丹口镇龙寨村2组,他的出生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欢乐,而是他苦难命运的开始。他的父亲不承认是他的亲生血脉,任其自生自灭,还造谣说妻子生活作风不检点。小村不大,陈云山是“野孩子”的消息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母亲患间歇性精神病达10 年之久,在小云山出生1个月后,受不了丈夫的“冷暴力”,独自跑到自家对面的山里上吊自杀。舅母说起轻生的妹妹直掉泪,“他们两个刚结婚时感情还算好,妹妹勤劳贤慧,妹夫没文化没技术,在外打工高不成低不就,结婚几年家里仍是一贫如洗。妹妹看到同龄人家庭生活越来越过,自己丈夫却死不争气,情急之下就得了精神病,得病之后也没钱治疗。唉,嫁错男人坏一世啊。” 母死父不管,山伢子孤苦伶仃,成了有父亲的“孤儿”。父亲还不准小云山登记在他的户口薄上,村里只得将小云山单独立户,他也就成了自己的“一户之主”。好在善良的舅舅舅母收容了他,“毕竟是妹妹身上的血肉啊”。从小起,山伢子就称舅舅舅母为“爸妈”,舅舅舅母也待他如亲骨肉。在舅舅舅母的家里,小云山快乐成长,与村里的小伙伴们开心玩耍。在他的记忆中,还不懂得父母的恩怨情仇,也不知晓自己的坎坷身世,但他知道舅舅舅母在关心关爱着他。可是他的舅舅舅母只是普通农民,家境清贫,对于山伢子的未来,也是一片茫然。
悲情家庭里的留守儿童 丹口镇位于城步之西,左翼为“一路山歌上南山”的沿线村庄,右翼为“一路巫水出县境”的河谷山村,由于交通区位失势、经济重心析出,右翼村庄较为贫穷,青壮年男女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城步义工在该镇信塘村采访时,接触到几个留守儿童中的寒门学子。 7岁的杨盛豪与10岁的杨盛凯,加上年过六旬的爷爷奶奶,一家四口组成了这个典型的留守家庭。父亲杨军长年在东莞打工,只有过年才能回家团聚。在一座上了年岁的老木屋面前,穿着小裤杈、皮肤黝黑的兄弟俩正在打闹,见到我们到来,忙钻进屋内换上短裤。一位20多岁的年轻女子背着喷雾器走进堂屋,见我们疑惑,兄弟俩的奶奶说,“这是嫁在儒林镇的女儿回来帮忙给家里水稻喷药。我与老伴都做不得农事,全靠女儿回家帮忙,要不然田里都没得收成。”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各自的不幸。父亲杨军与妻子在广东相识并结婚,生下小儿子后,女方不堪忍受贫穷家境,拿了户口薄和结婚证后于2009年悄然辞别这个家,再也没回来。妻子是河南人,杨军两次赴妻子娘家妄图唤回妻子。可妻子早已举家迁至内蒙古,两次寻找却无半点音讯。4年的婚姻期间,杨军所有积蓄几乎全补贴给了妻子娘家。如今,人财两空,杨军欲哭无泪。 祸不单行,去年9月,原本体弱多病的老父亲患上肺癌,加上低钾和心肌梗塞导致心肺主动脉血液逆流等病症,将原本清贫之家推向绝境。老母亲右手臂多年前骨折,只能做些家务活。接二连三的悲摧命运,让杨军感到天塌地陷。痛定思痛,杨军还得继续外出打工,靠微薄收入维持全家生计。“儿子打工每月只有2000多元,我每月光吃药就要1500多元,两个孙子还要读书。家里开支是无底洞,一分钱掰作两分钱都不够用。”面对家庭危局,老夫妻俩眼光茫然。
花的名字,黄莲的命运 留守儿童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城步落后地区更是如此。“鼎罐里煮水一锅清,砧板上一月不沾腥,有本事的男人四处走,老人小孩在家数星星”,丹口就有一首这样山歌。在该镇信塘村,城步义工走访的这对小姐妹真让人唏嘘不已。 7岁的杨莲花、8岁的杨爱花,两个花一样的名字,却无花一样的命运。一间破木屋,栖居着这对可怜的小姐妹和她们的风蚀残年的爷爷奶奶。爷爷杨光代,今年79岁,20多岁即患白内障,导致双眼失明,前年搭帮政府免费医疗手术,才使一只眼睛有稍许光感,一辈子从没出过小村,平时行走靠柱棍探路。奶奶患心脏病和高血压多年,10年前瘫痪,平时不是躺在床上,就是靠孙女扶着倚在木凳上,活动范围就在这间小木屋里。邻居告诉我们,“奶奶没瘫痪以前还能做些家务,煮些饭菜,后来就是由什么也看不见的爷爷摸索着做饭菜了。”真是难以想像,洗菜、切菜、炒菜,一个正常人都感费时费力,一个瞎眼老人是怎么做出来的。虽然做出来的菜难以下咽,但却是裹腹之需啊。 更让我们深感震憾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食物,小姐妹经常拾捡垃圾吃。“没喝完的矿泉水、过期的饼干饮料、剩余的饭菜,没有她们没吃过的。有时是左邻右舍送的,有时是垃圾堆里翻的,有时是马路边捡的。两姐妹虽然有家,却和没家是一样的。”唉,小小姐妹,可怜至此,除了长叹,还是长叹。 姐妹俩的父亲杨昌美今年42岁,小学没毕业,身材矮小,其貌不扬。10年前从浙江温州带回一轻度智障女作妻子,5年后妻子被温州娘家接走就再也没回来。杨昌美现在浙江卖苦力做装卸工,每月寄700元回家,加上家里一个人的低保80多元,就是全家每月的全部收入。“杨昌美太老实了,经常被别人欺侮,好几年过年没拿一分钱回来,却拿着一沓工资欠条回来。”村干部说,“要是全家都能享受低保就好了,可是由于低保名额有限,他们也无能为力。 |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
湖南省志愿服务网
微信公众号
在线客服
微信沟通
扫描二维码关注
湖南省志愿服务网
微信沟通社群
新手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