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登录
还没有帐号
(帐号使用“用户名/邮箱/手机/编号”登录)
帐号:
密码:
验证码:
 
     

衡阳市构筑“三个网络”加强非洲猪瘟防控

    非洲猪瘟疫情以来,衡阳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严格落实Ⅰ级应急响应各项措施,逐级压实责任,加强联防联控,全力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做法有:
一、坚持最高站位,布好“齐抓共管”的责任网。一是强化责任担当。将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认识和对待,作为事关全市工作大局、事关全市养殖业发展、事关老百姓利益的重要工作来推动和落实。市委郑建新书记多次批示、调度非洲猪瘟防控工作;邓群策市长多次听取非洲猪瘟防控情况汇报,4次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市防重指6次召开专题会议、多次深入现场进行督查检查;各县市区、各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高度重视,亲自抓部署、抓协调、抓督办,在全市形成了顶格重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细化责任分工。严格落实属地管理、部门监管、企业主体三个责任,落实责任到部门、到岗位、到人头,构建了市县乡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四级责任体系”。属地管理责任方面,明确各级各部门的“一把手”是抓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带头抓、全程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部门监管责任方面,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细化明确了畜牧、城管、工商、公安、食品药品、林业、海关等部门的责任分工。企业主体责任方面,通过宣传教育、检查查处等办法,帮助和督促养殖、屠宰、销售等相关主体提高防疫意识,切实承担起防疫主体责任。三是狠抓责任落实。市级层面成立了“1+7”的联合督查组,并参照省里的做法,坚持问题导向,对行业部门、各县市区进行全方位、常态化、责任包干式的督查指导、交办督办。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也按照条块、地域原则开展了业务指导、督查检查,有效推动了责任落实、工作落实。
二、坚持最高目标,拉好“精准严密”的防控网。一是全面排查找隐患。建立了疫情监测排查日报告制度,实行隐患排查分片包干负责制,对辖区内所有养猪场、屠宰场、生猪交易所、冷库、超市、饲料生产经销企业和门店等所有与生猪有关的场所进行全面排查,实现全方位、全覆盖、无死角,确保了第一时间排查、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置。截止12月27日,全市已累计排查场点4.838万场(户)次、生猪1214.64万头次,检测43个批次663份不明生猪死亡样品,暂未发现非洲猪瘟疑似疫情。二是全面封锁堵隐患。在各高速公路收费站、铁路、国道、省道、航运、邮政快递等路径上设卡设点,县乡两级还把战线扩大到了县乡村小道上,严防死守,严禁疫区和来源不明的生猪、生猪产品进入我市。目前,全市共设立临时检查消毒站点100个、安排值守人员867人、已使用消毒剂18000余公斤、查处拦截违规调运生猪及产品45车次,无害化处理违规调运生猪163头,无害化处理违规调运生猪产品和冷冻肉品3516公斤。三是全面监管除隐患。把泔水(潲水)喂养生猪,生猪、泔水(潲水)运输工具,私屠滥宰行为作为监管的重中之重。市县两级均制定了《开展泔水等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禁养行动方案》,全面开展泔水(潲水)饲喂专项排查大行动。各县市区均设立了泔水管理有奖举报电话,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监督的长效机制,有效切断了泔水传播途径。目前,全市排查出使用泔水等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养殖场户已全部停止泔水饲喂,其中:改饲611家,退养47家,对拒不整改的13家实行取缔关停并立案查处;共捣毁泔水喂猪设施296套、捣毁泔水喂猪运输设备124台。建立了餐厨剩余物无害化处理中心,总设计规模日处理260吨,一期已建成投产,覆盖五个城区,目前已签约餐饮企业和门店1365家,日均收集处理量90吨。8-12月,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908余人次,行动330次,打击私屠滥宰30个黑窝点,共查获生猪190头,将隐患彻底消除在了萌芽和初发阶段。
三、坚持最高标准,建好“有求必应”的保障网。一是加大投入。市县两级财政共安排非洲猪瘟防控专项经费1383万元,并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增加;添置储备了足够的消毒药械、防护服、扑杀器、警示线、标志牌、制度记录册等应急物资。二是加派力量。市县两级都抽调精干人员,成立应急预备队,组成工作组、督查组,加强工作调度和落实,从力量上给予保障;积极组织开展相关干部职工、基层动物防疫员、养殖户参加的非洲猪瘟防控知识专项培训,已培训55期3760人,提高了各级干部、基层动物防疫员对非洲猪瘟的诊断能力和防控水平,增强了从业人员的自主防范意识。三是加强宣传。坚持权威发布、正面宣传,通过各种形式将舆论宣传引导工作落实到村、到场、到户、到人,消除社会恐慌。同时,坚持疫情防控与产业发展两手抓,统筹利用生猪屠宰产能,积极做好猪肉及相关产品储备调拨,目前我市肉品价格稳定,质量安全,市场供给稳定有序。

转发
0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