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一个真诚的好人是一颗小小的星星,雷锋的家乡长沙无疑有着一片灿烂的星海,长沙仁乐义工志愿服务队则是其中一方耀眼的星河。成立于2005年5月的它,近10年来汇聚了120多位核心骨干、近6000名志愿者,支持社会捐款600余万元,在助老、助学、环保公益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共青团长沙市委、长沙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下,从偶尔帮忙发展为长期志愿者,从助人为乐的小小举动发展为积极倡导社会民众广泛参与的志愿服务团队,从一个民间草根松散组织发展到成立注册合法的社会组织机构,长沙仁乐义工在摸索中点亮黑夜的光芒。
近日,记者走近长沙仁乐义工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听他们历数义工路上的“甜”和“乐”,感受他们奉献社会的激情与火热。
一个人
挥舞爱心旗帜带领团队前行
一支队伍的诞生,需要一位发起人;一支队伍的前行,需要一位领路人。这个人,叫王清,是湖南省首届金牌义工、长沙仁乐义工总干事。
王清的心中一直存着两个温暖的故事。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刚踏上工作岗位的他,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在湖南各地城镇出差。一次在湘西路过一个集市,他看到一位农民在卖草鞋,身边的三个儿女却都打着赤脚。
卖鞋的人怎么没鞋穿?一问才知,农民住在大山里面,种田为生。老婆难产去世,他打了几十双草鞋来赶场贴补家用。农民10岁的大儿子倒扣着背篓一直在边上写作业,正读三年级的他告诉王清,他舍不得穿爸爸编织的草鞋,这鞋可以卖五毛钱给弟弟买奶粉。懂事的孩子让王清非常感动,他偷偷放下五元钱,拿了双草鞋走了。当班车开出乡镇,售票员提醒后面有人在追时,王清才发现是草鞋大哥的儿子。男孩赤脚跑了一里多山路,就为了退还王清多留下的4.5元钱。
2005年,王清等人在湖南、贵州等地的农村实地调查捐助贫困学生。有一天,他们从贵州一个农村学校调查出来,遇到10多名女生排队走在山路上,瘦小的身躯和胸前鲜艳的红领巾格外醒目。王清隔着车窗和她们打了一下招呼,谁知孩子们停下队伍齐刷刷行起了少先队队礼。车子开出很远,隔着车后飞扬的尘土依然能看到孩子们行礼的身影,王清忍不住热泪盈眶。后来才知是学校老师叮嘱孩子们,开小车进山的叔叔阿姨都是来帮助大家的,看见了一定要敬礼。淳朴的农村孩子、庄严的少先队队礼,让王清至今不忘。
正是因为这些爱的正能量,激励他在爱心道路上无怨无悔、孜孜不倦地前行。王清从1999年开始推广志愿服务,推动长沙慈善发展。他在湖南各地农村组织开展助学支教,个人前后资助过近百名农村特困学生,现在已有60多名学生踏上工作岗位;他组织义工到长沙第一、第二福利院和街道社区敬老院长期开展志愿服务;汶川地震、雅安地震后,他都曾组队赴灾区参与援建工作。
因为心中有爱,做起公益永远激情迸发。如今不惑之年的王清,把自己的青春都献给了志愿事业,在这条路上挥舞着爱心的旗帜,带领仁乐义工一路前行。
一支队
志愿服务足迹遍布三湘大地
2005年5月1日,在王清的号召下,88名志愿者集结在一起,开车往返湘西山村上千公里,跋山涉水翻山越岭,顶着烈日给农村贫困的孩子们送去新书包、新文具、新旧衣服。在与孩子面对面的交流中,一种温暖的情愫渐渐蔓延,88颗心聚拢到一起。他们铿锵起誓,要在将来的日子里将志愿服务持续进行下去,让爱的正能量感染更多人,长沙仁乐义工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
从关心大山深处的贫困学子,到关爱社区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再到关注湘江沙洲上的固体垃圾,志愿者们持续发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2009年元旦,长沙仁乐义工在湘乡市进行农村支教调查时发现,金石乡东江小学无围墙、无操坪、无电铃,学生厕所墙弯瓦烂,随时可能倒塌。义工们回到长沙后,发帖呼吁社会伸出援手,帖子在网上广为转发,引起热议。湘乡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很快来到学校现场办公,当即拨款2万元加固厕所。
后来,仁乐义工又不断关注与推动该校改善办学条件,湖南省教育基金会、湘乡市政府决定投入200万元,重建东江小学。工程于2009年开工。2011年底,东江小学学生搬进崭新校舍上课,一些转学出去的学生也纷纷回到原校上学。志愿者们又联系了一批爱心企业和人士,为学校购置200多张新课桌椅,建设电化阅览室、亲亲视频,让留守孩子得以通过网络与远在他乡务工的父母见面通话。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长沙仁乐义工团队已在湖南开展了近10年的志愿服务。3000多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的支教足迹遍及新晃、炎陵、江永、龙山等的80多个村村寨寨。他们牵线搭桥、整合社会资源,为这些地区改善办学条件捐款捐物价值520多万元,服务留守学生9000多人次。同时,志愿者们到乡镇敬老院开展爱心活动数百次,发动两万余市民在湘江边捡垃圾保护母亲河,开展重大疾病救助与预防,帮助了83位重大疾病患者……长沙仁乐义工的公益足迹遍布三湘大地,已推动近10万人次的志愿服务。
一场雨
“漏室”蜗居老人
让大家同牵挂
文昌阁社区工农街44号的范娭毑今年84岁,在16年的独居生活中,最害怕的就是下雨。5月22日,当王清走进范娭毑家中时,只见房顶下垂,天花板裂开,30个塑料桶和盆分布各处,房顶漏下的雨水滴滴答答,地面一片潮湿。
王清和团队骨干商议,决定号召大家来帮忙修房子。QQ群、微信、博客发布集结令后,很快有30名志愿者响应。“但我们更需要专业人士,像泥工、木工、电工。”过了几日,专业人士终于招募齐了。6月14日,终于等来了一个周末的大晴天。仁乐义工发出修房的信号,21位爱心人士迅速在范娭毑家集结。
7时23分,王清领着志愿者出现在范娭毑家门前。大多数人并不相识,彼此间礼貌一笑。架起木梯,47岁的梁德全和其他2位泥工爬上屋顶,操起一把锄头,把灰黑色的燕子瓦推了下去。3位泥工小心翼翼地踩在房梁上,清理屋顶残渣。
11时,男志愿者“上房掀瓦”,女志愿者们则在大树下准备起饭菜。志愿者吴大姐主厨,不一会儿,水煮鱼、四季豆、香干纷纷出炉。大树下没有餐桌,废弃的木柜横在地上,废弃木板放置其上,成了餐桌。志愿者们边吃边聊,人群中的范娭毑忙活着给大家添饭。饭后,志愿者们继续开工。微跛的屈叔一级级爬上木梯,坐在屋檐上,帮忙把大家送上来的石棉瓦盖好。今年50岁的屈叔曾是一名包工头,2012年的一场车祸,他右小腿被截肢,现在依靠假肢行走。
下午4时许,范娭毑家用了十多年的燕子瓦屋顶不见了,换上了全新石棉瓦屋顶,75岁的张爹爹帮忙清扫一地的碎瓦片。工程完毕后,志愿者们脱下义工服,摘下义工帽,坐着摩托车、公交车和小汽车,没入了人群中,又变成了教师、银行职员、小店老板和公务员。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有了一个共同惦念的人。
6月19日,长沙又是一个雨天,一直寄居在邻居家的范娭毑开心地回到了“新家”。曾因雨水浸泡而爆裂的天花板换上了彩色篷布,挡住雨水和灰尘。曾浸湿发黑的墙壁刷得雪白,天花板还有一扇透明天窗。灯是新换的,屋里亮堂多了。
“爱心人士为范娭毑捐款7400元,购买建材、家具、电器等物资花费加上伙食补助,花了3551.5元,剩下的钱一是为范娭毑完成扫尾工程,二是成立专项基金用于为老人修缮房屋。”王清告诉记者,每次都是这样,知道哪里需要帮助,仁乐义工就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志愿者集结令,总能很快得到回应。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为需要帮助的人们带去雪中送炭的感动。
一餐饭
“温暖餐桌”活动持续温馨开展
据统计,2013年长沙60周岁及以上的市民为112.84万人,占城区常住人口的15.6%。如何使关爱和帮助老人工作常态化?长沙仁乐义工一直在探寻。2013年9月,志愿者在开福区新河街道调查得知,老人们生活依靠退休工资问题不大,但有的因身体原因出门困难,有的儿女不在身边需要精神关爱。经团队开会探讨,首期“爱心周末 温暖餐桌”活动温馨开展。10月1日国庆节,来自四面八方的志愿者们,带着爱人、孩子、朋友和礼品,走进4位老人的家中,和老人一起做饭、搞卫生、唠家常。自备瓜果蔬菜、油盐酱醋,一顿香喷喷的营养午餐新鲜出炉,志愿者们举杯向老人祝福,令老人开心不已。
因为反响热烈,长沙仁乐义工决定趁热打铁,不断放大社会效应。10月13日重阳节,200名志愿者为21户老人送爱心、做午餐。11月3日周日,志愿者们进行爱心回访和送餐活动,为7户老人送去米、油、水果。11月10日,育英小学由家长和孩子组成的22人学雷锋小分队,与8名团队志愿者一起,给4户老人送礼品、送节目。
“爱心周末 温暖餐桌”活动从此生根发芽,成为长沙仁乐义工的保留节目。2014年2月23日,30多名志愿者来到芙蓉区文艺路街道湘府社区,帮助两户空巢老人:老伴去世多年、子女不在身边的82岁老人王伯毅,丧偶多年、一双子女也因车祸去世的聋哑老人刘惟一。志愿者们分工合作,忙得不亦乐乎。小朋友们为王娭毑表演黄梅戏《女驸马》,为刘娭毑表演手语节目《国家》和《感恩的心》,8岁的姜心宇还用压岁钱为刘娭毑买了膏药治疗腰痛病。3月16日,1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再次来到湘府社区,通过讲故事、诗朗诵等才艺表演,猜字谜、击鼓传花等联欢互动,填补老人的空巢寂寞。王伯毅奶奶还现场寻找舞伴,表演了一段优美舞蹈,现场一片欢声笑语。
王清告诉记者,每个月,长沙仁乐义工的志愿者们总会“地毯式搜索”长沙周边乡镇福利院和城区的社区老人,了解他们需要什么,然后在6000多位“同盟军”中广泛募集,点对点帮助解决困难。若没有特殊需求,义工们就带上吃的用的,带上文艺节目,有时还会带上理发师、按摩师,给老人送去欢笑快乐。
一家店
120名志愿者联合创业为爱造血
“开办2到5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800至1000位老人;创建农村留守学生基地12家,开展近长沙一天来回的爱心活动20次,让乡村1200名学生直接受益;每月组织开展一次公益微徒步、清洁你我他活动……”翻开长沙仁乐义工2014常态化工作开展计划书,一项项年度计划跃入眼帘。
10多平方米的公益商店里,摆满爱心义卖的各项物品;长沙周边的贫困学校,百所爱心图书室正逐步开设;偏远乡村的中小学里,千张课桌椅项目渐渐落实……“我们的爱心项目越来越多,资金成为重要问题。”王清坦言。
15年投身公益的过程中,王清有一个很深的体会:靠团队内部捐款扶贫助困很难做大做长久,志愿者流动性太大。如何将爱心人士凝聚起来?王清等核心成员在思考团队的发展问题时,一致认为,要想有持续的公益,就要让团队成员先富起来,要有给公益造血的实体。于是,“联合创业支持公益”的想法应运而生。
2014年8月31日,河西麓谷的“喜湘缘”放心餐厅开始了第一次试餐。9月18日,餐厅正式开业。与普通餐厅不同的是,这是一家众筹公益餐厅,有120位志愿者股东,总投资超过60万元。餐厅不仅要拿出20%的盈利支持公益,还要成为公益人的聚集地,成为外界了解、参与公益活动的窗口。
仁乐骨干彭兴旺告诉记者,这是公益项目,受益者不仅包括投资的爱心股东,还包括顾客及盈利后公益活动的帮扶对象。彭兴旺的脑海里还勾画了一个更大的蓝图——至少在长沙每个区开一家这样的餐厅,做好六家之后就考虑连锁加盟。他希望打造一种可复制的模式为公益造血,也带动和凝聚更多的人支持公益。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长沙仁乐义工的志愿者们始终坚信,只有发自内心的仁与爱、通过真挚真诚的付出,才能获得心灵长久的快乐和愉悦。“我仁爱,我快乐。”怀着这样的信念,长沙仁乐义工志愿者携爱前行、永无止境……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
湖南省志愿服务网
微信公众号
在线客服
微信沟通
扫描二维码关注
湖南省志愿服务网
微信沟通社群
新手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