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省、州级文件要求,吉首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以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伤害,促进社会稳定为前提,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情况,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第一时间组建了“疫情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建立的心理救援医疗队,由临床心理工作人员和精神科护士组成;同时成立了心理救助热线队伍,经过多种途径向社会招募接受过专业培训持证人士和有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的专业人员,短短的一天,经过严格审核,筛选出15名心理咨询志愿者,同时做了专业知识培训学习。
目前各方观察到,身患肺炎的病人、被隔离的感染者及其家人,除了焦虑外,许多人体验到了分离创伤,还有孤独感、极度内疚感、被抛弃感和怨恨。疫情防控虽然繁忙纷乱,也不应忽视病人和家属的心理创伤,他们需要最多的关爱、陪护和劝慰,社会绝不能避而远之,让他们感到被抛弃的冰冷。心理创伤较大的还有医护人员、救援者和一线媒体人。救灾如打仗,战场人员特别容易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表现为亢奋、易怒、失去现实感和方向感、困惑、自责等等。在就针对不同人群实施分类干预,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具体有四类人群,第一级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住院治疗的重症及以上患者)、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和管理人员等。第二级人群:居家隔离的轻症患者(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发热患者。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级、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如家属、同事、朋友,参加疫情应对的后方救援者,如现场指挥、组织管理人员、志愿者等。第四级人群: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的疫区相关人群、易感人群、普通公众。
对于不同人群,采用不同措施,有一对一专家心理辅导,有专家和防疫专干针对性心理指导,也有24小时电话热线心理咨询,根据吉首市市民需求,同时也开通了公众号、微信号及QQ多方面平台进行咨询,心理医疗救援队和心理救助小组随时待命,24小时轮班制;通过吉首市电视台、湘西各个网络平台、各大媒体宣传,同时让所有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转发信息,让广大民众接收到信息,让心理咨询热线和心理咨询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争取覆盖率在一周达到100%,让有需求的群众能够真的接受到专业的心理辅导。让大家明白,疫情未过,我们会一直在线……
守望相助是社会全体的责任。疫情当前,心理工作十分重要,人人都有义务为同伴提供心理支持。全社会的共情与陪伴,将治疗一颗颗受伤的心。当然,在疫情面前,我们众志成城,反而更加明白生命的重要性,更加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更加清楚人生的意义。
想起鲁迅先生一段寄语送给所有奋战一线的人儿,你们是可敬可爱的一群人。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