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清明祭扫烈士陵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也是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感恩节”。
清明节的起源,源于一个悲壮的感恩故事:
在先秦的春秋时期,因为晋国的内乱,导致公子姬重耳浪迹天涯。陪同公子重耳流浪的还有“私人厨师”介子推等一般人。在国内是公子哥,因为变乱而成了流浪汉,流浪汉这种野菜充饥的日子很不好过。一天晚上,忠心的介子推就从自己腿上割了一块肉,与野菜同煮,给公子重耳吃,重耳感觉菜的味道妙不可言,就问介子推用什么做的,介子推说是麻雀汤做的。第二天出发的时候,公子重耳看到介子推走路非常艰难,深究才得真相,这让公子重耳大为感动,承诺一旦发迹,定当重赏介子推。
可是,重耳成为晋文公后,对当年跟随流浪的官员一一重赏,大概是因为每天皆有锦衣玉食,就唯独忘了对介子推的赏赐。而介子推却恰恰想到急流勇退,带着母亲隐居绵山。
“吃瓜群众”认为:晋文公很不厚道,贵为国君,却没有为人应有的感恩之心,因此,好事者即编写了一段暗讽晋文公无义的“微信段子”,在社会是传播。
该“微信段子”很快传到晋文公的耳中,晋文公不愧为“春秋五霸”之一,闻过即改,即刻差人前往绵山问候并延请介子推出山。但介子推却无意再出江湖,只愿侍母度日。如是三请不应。
有不轨者向晋文公建议:放火烧山,不怕介子推不归。晋文公以为然,命火放三面,留一出口让介子推母子下山。
结果烧山之日,执行者四面放火,介子推母子怀抱柳树而亡。
第二天,晋文公来到介子推母子身亡的柳树前,隆重祭奠,将介子推母子身亡之日定为“寒食节”,这一天禁止用火,又将该柳树赐名为“清明柳”。“清明柳”不久后又焕发生机,这是另外话题。
到了唐玄宗开元二十年,皇家颁发诏书,定“寒食节”这天为祭祀先人的节日。
这就是我国清明祭祀先人的来历。
因此说,清明祭祀这个节日,是“我们的节日”,这个节日,承载着厚重的“感恩”文化元素。
忆往昔峥嵘岁月,遍地烽火狼烟,在永兴这一方红色土地上,曾经出现过无数的仁人志士,涌现出一大批永兴人民的杰出代表。是他们,为了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前赴后继,视死如归,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铸就了一座座高山仰止的历史丰碑。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中华民族的崛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革命先烈们的崇高夙愿。
共青团永兴县委、永兴县志愿者协会,在“我们的节日”组织开展清明祭祀先烈活动,虽然只是一种形式,但是,这种形式所承载的,却是一份永远不要忘却的记忆:
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坚守革命先烈赤胆忠心的理想信念,秉承革命先烈舍身成仁的爱国精神,传承革命先烈同仇敌忾的民族大义,学习革命先烈铁肩担道义的高尚情怀,将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融进我们每一位永兴人的血液之中。
通过祭祀活动这种形式,我们更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感恩天地万物的恩赐、感恩祖先的仁德恩泽、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师长的教导之情;更要感恩的是,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我的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踏上了‘两个一百年’的新征程”。